在锡亚尔科特边境哨所,印度哨兵透过望远镜,凝视着克什米尔山谷上空掠过的墨绿色身影——那正是中国制造的直-10ME武装直升机,它们正以每周5架的速度,源源不断地加入巴基斯坦前线部队,其头盔瞄准具的十字线,已牢牢锁定昔日不可一世的“树梢杀手”——印度的AH-64E“阿帕奇”攻击直升机。2025年7月,旁遮普省前线基地,六架直-10ME引擎轰鸣赛岳恒配资,旋翼卷起的沙尘尚未散尽,印度陆军指挥部的警报便已尖锐刺耳地响起。这批被巴军誉为“高原猎手”的空中猛兽,40架首批列装的直-10ME已全部到位,距离印度“阿帕奇”基地仅百公里之遥,南亚最危险的空中对峙,由此进入一个全新的、令人胆寒的纪元。
这一切的转变,源于巴基斯坦漫长而曲折的武装直升机换装之路。2010年,印度启动采购28架美制AH-64E“阿帕奇”计划,令巴基斯坦现役的48架老旧AH-1F“眼镜蛇”直升机瞬间黯然失色,沦为不堪一击的“废铁”。此后十年,巴基斯坦为寻求替代机型可谓历经坎坷:2014年选中美国AH-1Z“蝰蛇”,但次年美巴关系恶化,合同最终被撕毁;2015年转向俄罗斯,试图购买米-35M,然而其糟糕的高原性能和高昂的价格,最终只换来了4架飞机的交付;2018年,与土耳其签订了引进T-129的协议,却又因美国断供发动机而宣告失败。三次尝试,三次折戟,巴基斯坦只能依靠老旧的“眼镜蛇”直升机,苦苦支撑着与印度“阿帕奇”的空中对抗,直到中国直-10ME的横空出世。
展开剩余77%高原曾是直-10的梦魇。2015年,早期型号的直-10在克什米尔高原进行测试时,其涡轴-9发动机仅有957千瓦的功率,在5000米的高海拔地区,甚至连火箭弹都难以满载挂挂,性能远逊于土耳其T-129的1360千瓦美制发动机。然而,如今的直-10ME已脱胎换骨。它搭载了功率暴增57%的涡轴-9G发动机,功率高达1500千瓦,比印度“阿帕奇”的T700-GE-701D发动机还要高出200千瓦!实测数据显示:直-10ME的爬升率提升了20%,加速度提高了10%,甚至能够在沙漠飓风中完成“莱维斯曼倒转”这种高难度的战术机动。
2025年3月,在开伯尔山口的反恐行动中,直-10ME在4500米的高海拔地区精准锁定并打击了19辆恐怖分子的皮卡车,创造了高原精确打击的新纪录。更令印军不寒而栗的是,直-10ME在海拔5500米的锡亚琴冰川,满载3吨武器进行作战,功率衰减仅为18%,而为了保障航程,“阿帕奇”不得不拆卸其“长弓”毫米波雷达,导致载弹量大幅缩水。直-10ME配备的480毫米直径毫米波有源相控阵雷达,能够穿透浓雾,扫描20公里范围内的目标,同时追踪多达16个装甲目标,比“阿帕奇”的“长弓”雷达多出4个追踪通道。
但这仅仅是直-10ME令人震惊性能的开胃菜。其左侧短翼挂载的8枚CM-502KG空地导弹,射程达25公里,精度高达0.5米,能够在印军防空网外精确打击坦克;右侧配备的双联装TY-90空空导弹,是全球唯一一款专为直升机空战设计的导弹,激光近炸引信配合离散杆战斗部,专门针对旋翼系统,6公里的射程远远超过印军的“毒刺”导弹。在2024年中巴“雄鹰-Ⅺ”军演中,4架直-10ME利用数据链共享目标信息,8枚导弹齐射,瞬间摧毁了一座模拟指挥所。更令人震撼的是,巴军模拟对抗的结果:直-10ME连续“击落”了8架“阿帕奇”靶机!TY-90导弹与毫米波雷达的深度集成,实现了目标的自动截获,即使在夜间沙尘环境下,其命中率也超过90%,而印军依靠手动瞄准的“毒刺”导弹,则在电子对抗中完全落伍。
为了抵御印度ZSU-23高射炮和单兵导弹的威胁,直-10ME在座舱、发动机等关键部位加装了6块可拆卸的陶瓷复合装甲,能够有效抵御12.7毫米穿甲弹的直射。此外,发动机喷口从侧面改为向上设计,利用旋翼气流将排气温度骤降60%,从而将肩扛式导弹的有效锁定距离缩短至1.5公里以内——印军最依赖的“毒刺”导弹的威胁几乎被完全消除。2022年,在马克兰山区的剿匪行动中,直-10ME原型机凭借其先进的第三代红外成像系统,在夜间10公里外识别了恐怖分子的车队,并利用AKD-10导弹连续摧毁了23个移动据点。
今年年初,印度向边境增派AH-64E后,巴基斯坦立即启动了代号为“鹗盾”的行动:直-10ME沿控制线昼夜巡航,毫米波雷达全程监视印军直升机的起降活动。5月12日,一架越境侦察的印度“苍鹭”无人机,被TY-90导弹凌空击毁,残骸坠入争议河谷。美军一直声称“武装直升机空战不现实”,但直-10ME及其配套的中式作战体系,正在改写这一规则。通过数据链与“飞马”电子战系统、ZDK-03预警机及地面部队实时联动,直-10ME构建了完整的“侦-控-打-评”闭环作战体系,从目标识别到导弹发射,所需时间仅为12秒。反观印军,其法制“阵风”战斗机、俄制导弹和以色列电子战系统兼容性极差,数据链需要经由苏-30MKI战斗机中转,整个过程耗时高达90秒——这足以让巴军的直-10ME抢先锁定目标。
更致命的是成本的巨大差异。单价1500万美元的直-10ME,将印度3500万美元的“阿帕奇”逼入了绝境:巴军30架直-10ME的采购费用,仅相当于9架AH-64E的费用,但却获得了多出21个作战单元的优势;其每小时飞行成本仅为3.8万美元,不到“阿帕奇”的一半。此外,这笔订单还包含了生产线技术转让,白沙瓦组装厂已成功下线首架直-10ME散件。当首批直-10ME进驻旁遮普基地时,印度《欧亚时报》紧急刊文承认:“中国武装直升机在雷达和导弹射程上形成代差”。新德里立即向美国求购AH-64E,却被告知生产线排期已排到2028年;俄制米-28NE因乌克兰战争而断供,而印度国产的LCH直升机的高原载弹量,仅为直-10ME的1/3。
如今,在克什米尔山谷的阴霾之下,昔日不可一世的“树梢杀手”,正感受着来自“高原猎手”无情的凝视。
"
发布于:内蒙古自治区杨方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